胡言乱语

最近想了很多东西,从开始工作到现在,已经9年了,这9年里,换了5份工作。
怎么说呢,换了这几份工作,整体感觉下来很别扭,总觉得国内的公司、工厂都有些共同的问题,比如说:


*无锡汉景(上海院江苏分院):诺大个公司,没有专业的预算、图纸标准版式,一切都是靠跟江苏院和广东院蹭,对于人员没有合理的培训和职责划分,也没有长期的培养计划,这是通信工程类的。*
*上海卡贝尼:即使作为小作坊,缺乏行之有效的生产过程管理,或者说这类公司都有这样的通病,东拼西凑,对现有的生产工序、技术人员不信任,喜欢瞎指挥,同样也没有合理的培训制度,这是结构件小工厂类。*
*苏州锦艺:在客户和产品未明确的情况下,盲目上生产线,产线生产的产品无法满足目标客户对产品的需求。小型粉料生产工厂类。*
*潮州三环:因循守旧,固步自封,没有借助外部优势资源的能力,盲目迷信于自我仿制,管理混乱。中型电子元器件生产厂。*
*宁德时代:很乱,对技术人员及供应商压榨过于厉害,没有合理的培训过程,上班时间不允许培训,基本要下班之后自己看资料,找资料学习,下班时间基本都是晚上10点以后,属于杀鸡起卵型。汽车行业、新能源类。*


以上均是同类行业的通病,往往借助于少数几个出货量较大的产品作为经济支撑,尝试多方面扩张,却局限于已有的生产环境。没有形成合理的培训和管理制度,基本上产线工人的管理依靠于班长这一级,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是脱节的,越过一级便不知道实际的生产情况。多数情况下依赖于产线工人的经验,靠个人发挥,人在经验就在,人走,经验也就走了,新来的人,从头开始。

技术人员:
(1)缺乏积累:很多时候,见得多了,才能够有合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,实际上是游击战和运动战模式,产线还没摸熟,人跑了,积累的经验,多数丢了。
(2)缺少培训:基本上就是新人一来,简单介绍后,往产线一扔,后面就是自生自灭。
(3)标准化缺失:控制文件、作业指导书这块做得很不到位,基本上就是放着做样子,没人看,或者很难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。
(4)缺乏沟通交流:技术人员、产线员工和生产管理人员和品质管理沟通不到位,或者很难沟通,导致技术验证、工艺改进等均无法有效落实,原因是多方面的,可能是人员性格、做事风格以及部门冲突。
(5)技术人员配比不足:基本上没有白夜班分工,出问题了,技术顶上,超规格了,技术顶上,基本上一个人得啥都会,所以对解决问题也好,标准化也好,或者方方面面都做得不好。
(6)人员资质:对人员这块没有明确的资质认证,反正是个人就能让他上,技能方面完全没有认证,基本上出问题了就靠扯。
(7)技术人员不熟悉产线设备:简称不会开机。

管理人员:
    问题和上面技术人员类似,国内的管理培训,几乎没有,完全靠人的自由发挥,沟通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。
    
产线工人:
    缺少培训,很难有大的突破,不是没有好工人,好工人留不住。
    
总结来说就是目前国内的这类工厂,对于人的压榨很严重,导致人员流动性太大,最终导致没能建立起合理的迭代制度,基本都在原地转圈,很难突破现状。

对于我自己来说,在过去的工作中,极力想改变这个现状。因为接触的东西较少,一直有和产线员工、设备、品质等部门进行沟通,极力把我自己想要做的验证,跟他们讲清楚,同时也借助于他们的思路,听取产线员工的意见和建议,同时也在传递一些相关理论知识给他们,并力图让他们明白,可能很多人觉得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多,变成了做事情拖拖拉拉,我认为这条路应该这么走。

关于对员工时间和精力的压榨,因为我自身感觉比较累,之前曾极力为我负责的产线争取休息时间,结果人跑到其他产线去找活干,这让我感觉比较丧气。同时国内的生产环境、以及安全,不成体系,很多时候,多数时候将就着吧,就差出事的时候。比如卡贝尼的等静压设备,不出问题安全问题,已经是厂家比较厉害了,但是对员工个人保护是没有做好的。锦艺的生产现场高温、粉尘以及有机改性剂其他的排放,连续多次出现酒精蒸汽爆炸。三环的有机溶剂的存在管理,生产现场的溶剂挥发问题,以及六个月时间内出现两次火灾。安全生产问题,可能是后10年最频发的问题,很多安全部门,基本形同虚设。

对于环境这块,我是感同身受的,难于去解决,只能让自己避免成为少数人的那一面吧,这是我自己的选择。

国内想要建立起良性的工业体系和管理体系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西方国家搞了三四百年的工业化,中国才搞了不到一百年。旧社会的三座大山,依然还存在于当前社会,革命没有一蹴而就,新中国的成立,只是强行把过去的那一套打破,对于新的体系,还在从0向1迈进,不过想对于100年前,已经好很多了。

只希望后面能够持续,从点扩散到面,再形成体,目前还属于单点状态,国内虽然有工业体系,但是应对风险的能力极弱。

留下评论